为什么您会有心理压力?为什么您会有社交紧张?为什么您感到抑郁和痛苦?为什么您会失眠?为什么明知肥胖有害于健康却不能随意控制您的饮食?为什么!是您缺乏知识吗?是您不够聪明吗?是您缺乏自知之明吗?是您运气不好吗?对于许多人来说,答案显然是“不是”。
随着我国社会的快速发展,心理压力、不良行为和社会适应障碍等问题已成为决定国民是否健康、幸福甚至是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和应用工作还远远落后于时代的要求。
浙江大学医学院心理卫生与行为治疗中心隶属于浙大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中心利用现有的医学心理学、心身医学、心理卫生学、社会医学和行为医学各方面的人才优势和学科建设基础条件,瞄准国内一流的方向,积极推进社区心理卫生各项工作向科学化、规范化、职业化和社会化方向发展。中心定位:社会服务;应用研究;教育培训”。
中 心 宗 旨
1 .面向公共卫生和疾病控制中的心理社会问题
依托浙江大学医学院公共卫生系,结合省疾病控制中心等协作单位的相应力量,促进中心的资源整合。
2 .面向心理、社会、行为和生物医学的交叉领域;
利用我们已经在医学心理学和心身医学等方面 20 年来形成的国内优势,结合杭州市心身医学重点学科和国家、省级学术团体等合作机构的综合交叉力量,争取在短期内取得成果。
3 .面向社区服务
社区公共卫生工作的重点包括精神卫生工作,在我们原有的多年社区研究工作基础上,加强社区服务,建立特定的社区工作和研究协作点,促进本中心的学科建设和发展。
4 .面向未来社会需求
随着社会的发展,心理咨询、心理治疗、心理测验、心理压力的控制等将成为社会最需要的职业工作,利用我们已经建立的医学心理咨询、心理治疗模式,在本中心予以加速系统化,逐步推向社会,产生社会和经济效益。
5 .面向一流学科建设
这是学校的学科建设目标。本中心将整合各方面力量,使其成为国内一流的生物、心理、社会医学的交叉学科平台,建设国内一流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科研、临床教育与培训基地,并最终建设一流的新兴应用专业——
心理卫生(精神卫生)与心理咨询专业(暂名) 。

一、中心主任——姜乾金
教授、主任医师, 中华医学会心身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国际中华心理卫生学会副会长,国际中华心身医学杂志副总编,浙江省教学成果一等奖获得者,浙江省高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国内首位连续两轮《医学心理学》统编教材主编,专业特长:在
“心理压力系统”理论指导下设计各种心理干预程序。
二、中心副主任——杨廷忠
教授、主任医师, 国际华人医学家心理学家联合会专业委员、国际华人心理卫生学会理事。美国 San Diego加州大学和Pittsburgh大学任助理研究员(1998-2000)。浙江省“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专业特长为健康行为与心理压力研究。
三、中心专家——朱婉儿
副教授、博士后,日本留学归国引进人才。专业特长:老年医学与脑机制研究、社交训练研究和应用。
四、中心专家——王伟
博士、教授/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留学于比利时列日大学获科学博士学位。在SCI/SSCI认可的国外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25篇。专业特长;惊恐障碍、忧郁症、人格障碍等认知行为疗法、家庭系统疗法等。
五、中心专家——沈晓红
副教授,硕士,浙江省高校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专业特长:医学心理学与儿童儿童行为问题。
六、中心专家——刘立群
主任医师,浙江省预防医学会常务理事,省司法鉴定专家委员会专家,省预防医学会非传染性疾病学组组长。专业特长:公共卫生与精神卫生,多年从事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工作。
七、中心专家——陶明
主任医师,医学院兼职副教授,《国际中华神经精神医学杂志》和《中华现代临床医药学杂志》编委,浙江省内唯一一位精神障碍诊断标准修订工作委员会成员(
CCMD-3 )。现任杭州市重点学科——第七医院心身病科主任。专业特长:心身医学与精神卫生学,具有丰富的临床实践和教学经历。
八、中心专家——闻吾森
主任医师,医学院兼职教授,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常务理事,浙江省医学会心身医学组委员等。现任杭州市萧山第一人民医院院长、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专业特长:长期从事心身医学和医学心理咨询工作,主持多项心理卫生研究课题,具有领导和实行社区心理卫生工作的丰富经验。
一.集体心理行为治疗
⑴社交紧张的自我管理与系统干预程序
⑵工作压力的自我管理与系统干预程序
⑶肥胖的自我管理与系统干预程序
⑷负性压力与抑郁的自我管理与系统干预程序
⑸儿童多动症的管理与系统干预程序
⑸考试焦虑的自我管理与系统干预程序
⑸老年性痴呆的社会管理与系统干预程序
⑸其他心理行为“问题”的自我管理与系统干预程序
二.培训班
⑴全国临床医学(含精神卫生学)和预防医学中、高级医师系统心理治疗研讨班
⑵全国医学院校医学心理学及心理卫生中、高级教师研讨班
⑶全国心理咨询员(师)心理治疗讲习班